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

      世界无烟日是一个国际性的健康主题日,旨在向公众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呼吁人们摆脱烟草依赖,实现无烟环境和健康生活。由于终身吸烟者的吸烟行为一般始于青少年时期,因此将青少年作为烟草控制的重点人群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是由7000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瘾的物质。


      二手烟(Second-hand smoking,SHS)指从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散发的烟雾混杂在一起。二手烟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30%的癌症由吸烟引起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


1.心血管疾病:吸烟促使血液形成凝块,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和肺癌。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癌、结肠病变、胰腺癌和胃癌。


4.脑血管疾病:吸烟增加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另外吸烟可损伤脑细胞、损害记忆力、影响对问题的思考及引起精神紊乱等。


5.内分泌疾病:吸烟20支/日,可使糖尿病危险增加1倍。吸烟亦促发甲状腺疾病。


6.口腔疾病:如唇癌、口腔癌、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粘膜色素沉着、口腔异味等。


7.眼科疾病: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视觉适应性减退、黄斑变性、白内障等。



1.呼吸系统:吸烟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不吸烟者的10-15倍,而一个吸烟者戒烟10年后,他患肺癌的危险性将是继续吸烟者的30%-50%。戒烟还可降低患肺炎、支气管炎的危险性。


2.循环系统:吸烟者死于冠心病的危险度是从不吸烟者的2倍。而吸烟者戒烟后一年之内,这种危险度就会降低50%。坚持戒烟15年后这种危险度就会接近于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3.神经系统: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要高一倍。有些吸烟者在戒烟后5年内就可把这种危险度降低到不吸烟者的水平,而有些人却需要坚持15年才能收到这种效果,此外,戒烟能改善脑血流量。


4.孕妇及新生儿:孕妇吸烟使胎儿和婴儿死亡率比正常不吸烟者高25%—50%,婴儿出生时体重平均低于正常值200克。如果能在怀孕前就戒烟,她们所生出的婴儿的体重将和从不吸烟的母亲所生婴儿体重基本相同。


      家庭:建设无烟家庭对于守护青少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无烟家庭是指任何人在家中任何时间、任何室内场所都做到不吸烟。


      学校:学校要严格落实各项控烟规章制度,强化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构建无烟校园环境,以便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健康。


      个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学会调整心态,许多青少年第一口烟是由负面情绪导致的,如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等,若是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可向家长或者老师等寻求帮助。